《大写西域》 声音为根 历史为魂

2018-07-23 12:32:04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礼拜声,和田玉石巴扎的叫卖声、艾德莱斯绸的纺织声,昭苏草原“天马”的嘶鸣声,龟兹歌舞团的民歌……这些声音,对在新疆长大的人而言算不上新奇,但当它们经由广播频率,播送至全国各地,远方的人们对“旷野长风、丝路古道”的想象才变得清晰立体。

采访团在喀什盘橐城_副本.jpg

2016年12月7日,20集大型纪实广播节目《大写西域》首播,很快便获得了大批“粉丝”。这档被称为“声音的纪录片”的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艺节目中心与新疆民族语言广播中心联合制作,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民族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两赴新疆,行程6000多公里,历经半年时间,最终采录完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大写西域》节目的诞生正源于此。该节目探索长篇联播的新形式,讲述10个城邦的10个历史故事,串起数千年来的西域历史,再现丝绸之路上灿烂文明的交汇。节目组巧妙地将历史故事、新闻采访、文学艺术呈现融为一体,借由纪实文学作品《大写西域》,讲述新疆鲜为人知的前世传奇。同时记者实地探访新疆,通过当地各族群众的讲述和民间歌者的吟唱,记录它真实丰富的今生故事。

广播最大魅力在于声音。《大写西域》在采制过程中以声动人,讲述历史,描绘场景,追求故事性、可听性,避免枯燥和无趣,创新性地塑造了“播讲人”的形象,将记者与播音员的身份合二为一。他们既是历史的讲述者,又是现实的亲历者,可以自如地“跳进跳出”,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注重“见人见物”——节目中既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专业解读,也有“接地气”的普通百姓声音;既有对历史遗迹的呈现,也有对当地物产的描述。总之,就是要让听众通过节目充分了解历史,认识新疆。

细细品味《大写西域》,不难发现其主要叙述脉络。一条是历史的脉络。楼兰、精绝、焉耆、轮台、龟兹、疏勒、莎车、和田、乌孙、车师……这些在西域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城邦,以及张骞出使西域、解忧公主和亲、班超固守西域、乌孙“天马”的来历……这些构成西域历史的传奇故事,在节目中一一呈现,集中讲述西域历史的更迭以及与中原王朝的血肉相连关系;另一条是文化的脉络。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窟壁画、龟兹古乐、鸠摩罗什译经、玄奘取经、阿曼尼莎罕与十二木卡姆、《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等皆为西域文化的明珠,四大文明在此交汇留下的文化遗产由此体现。

“新老文明传承、交替、发展,以‘混血’的方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外文明继续在这里交汇、碰撞、孕育。作为记者,我们将忠实记录这一切,把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新疆展现给听众。”参与《大写西域》南疆采访报道的记者阿依努尔·革命哈孜如是说。

宏大的主题、创新的形式,再加上报道者细腻真挚的表达,《大写西域》令人耳目一新。从开播之日起,该节目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语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个频率同步播出,各个语言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近10万次,“中国广播”移动客户端、中国广播网等新媒体平台也相继刊播,让各族群众第一时间听见历史的声音,感受大美新疆。当年,《大写西域》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年度特别创新奖”“全国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节目一等奖”双项大奖。

[编辑:夏彤]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39号  邮编:10003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292667

指导单位:《学习新时代国家制度》组委会;《法治中国·社会责任与制度学工程》组委会;全国普法万里行系列活动组委会;中国政法大学制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

主管单位:《法治中国·融媒普法》全民尊法宣誓推进委员会

执行单位:东方融媒普法文化发展中心  共建单位:全民尊法宣誓村村行活动组委会 全域法治公益直播间项目办公室

琼ICP备2023003177号

Copyright © 2000-2023 DF-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