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劳动者是美丽的!今年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原国家林业局作出了表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115名林业干部职工“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授予113名林业干部职工“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是一群美丽的人,是美丽中国的守望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为纪念这个节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些先进模范的事迹,激励所有的人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中国访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协助下,特别邀请了其中6位先进模范,其中有劳动模范,有先进工作者,请他们来谈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跟广大网友一块交流自己的劳动感悟。
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是四川省木里林业局森林专业扑火队班长李龙忠。李班长,欢迎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四川木里林业局森林专业扑火队班长李龙忠。(赵娜 摄)
李龙忠: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我们平时对森林专业扑火队的工作了解不多,请您详细给我们说一说,您平时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情况?
李龙忠:从1998年参加工作我就在一个林场,林场那个时候就是从事原木生产,国家搞三线建设,我们就砍树伐木,交材运材。到1998年以后,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我们就放下了大刀、油锯,变为了植树人。
之后,我们企业又成立了专业扑火队,有森林管护的、有专业扑火的。我们是在2001年成立的专业扑火队,那时候我就调入扑火队,任油锯手,当过班长,专门对森林火灾进行扑救,至今已经16个年头,16年在扑火的一线。
每一年,因为我们木里县山高,海拔高,地理条件相当差,全是山沟、大山——横断山脉,1-6月份就是防火季节,火灾是相当的频繁。我到扑火队10多年,大小火100多次,上火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05年的“三把大火”,木里县水洛、东子、唐央这三个地方。
那时候我们接到上级命令,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那个时候我们的条件差,赶往火灾现场,路途坐车8个多小时,当时的车是运兵车,又是敞篷车,就是“东风”牌,连座位都没有的那种敞篷车。木里县气气候又干燥,路途又是才刚刚修建的泥巴路、石子路,一路灰尘扑扑。8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离火灾现场还有几个小时的山路,步行,我们就背着行李背包、就是扑火用具,我的油锯,还要背一包干粮。我们随时上山扑救,每个人背的重量至少要达到30来公斤。
一个背包,行李,油锯,还有生活用品,主要就是干粮,山上没有水。那个横断山脉山比较大,只有很远处的沟下面才有水,每次到火场里面,干粮准备齐了,一干就是几天,晚上不休息。大火确实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就采取砍隔离带的办法。我是经过几个昼夜砍隔离带,只有隔离带长达1000多米长,宽20多米,形成后才能把火隔离开来。
隔离带砍好了以后,休息时间都没有,我们就要进行守护,不要让这个火翻过隔离带,(如果)到那时候就没办法了。统一打着电筒,有专门负责打电筒的,我就负责用油锯砍伐,砍出隔离带,一部分人就把这些障碍、可燃物清理掉。
等到火基本得到控制,到那时候就要休息了,我是疲惫得不得了,碰到树枝就靠着睡着了。
中国网:这是多长时间没有休息?连续两天两夜奋战?
李龙忠:两天两夜,连续的,三把大火。其实这个很频繁,每一场火大一点我们都是这么干,火小一点的可以直接扑灭,那种比较快。因为木里县一是地形复杂,二是树种,它是油松,到了冬季和第二年的春季气候干燥,火灾隐患是相当多的。每一年到了防火季节就要打几次火。
中国网:一般防火季是从几月到几月?
李龙忠:1月到6月,这就是防火季。
中国网:其他的月份相对来说危险系数会比较小一些,是吗?
李龙忠:到6月以后气候就改变了,要下雨了。下雨的时间,我们就回地方,防泥石流、滑坡,搞防汛工作、森林抚育、管护。
中国网:像您刚才形容的这样的大火一般都会派多少人去灭火?
李龙忠:当地政府要派当地的农民,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只有我们才有专业扑火队。我们专业扑火队当时是30多人,三把大火后,去年又组建了一个队,就是80来号人。
天保前期工程,就是1998年到2010年这个时段,我们那段时间条件就相当落后,后面10年逐步改善了一些,像运兵车,换成客车了。我们的装备,加上上山的行李、睡袋这些,劳保防护用品要齐全一点。以前,在发生三把大火那个时候,在唐央的一个地方,那天的上午我们就赶到那儿,赶进去,防火带还没有砍出来,就遇到火力围攻,那次是最危险的。
当时围困了我们300多人,有专业火队几十号人,有当地的老百姓,有省里的武警,一共300多人,(被大火)围到当地一家老乡的土豆地里面。那个时候(相隔)一两米,烟熏得没办法,我们都被呛得不行,已经采取自救的方式,就是把衣服用水打湿,再把口面部捂住,在地上挖个坑,每过一会儿就把头伸到坑里吸收点空气,都快断氧了。
中国网:这是属于极度危险的情况?
李龙忠:对,极度危险,四面都是火,没法撤离,信息也不通,我们就采取自救的方式,长达11个小时。
中国网:是自救的过程长达11个小时,还是这场大火烧了11个小时?
李龙忠:自救时间长达11个多小时,在那儿被围困着。
中国网:没有任何外界的联系和外部的增援?
李龙忠:没有的。
中国网:那最后怎么办呢?
李龙忠:最后等到这个火势(灭了),等到周围燃烧完了,我们才有法撤离。
中国网:这是您遇到过的最危险的一次吗?
李龙忠:对,最危险的一次。
其次是后面的几场大火,在大火中,我在处理火情火灾的时候,我们林区的一些树木,树上面是火,下面也是火,我们要把它除掉,为了减少损失,冒着危险,衣服也烧着了,帽子也烧着过,脚上的胶鞋也烫穿过,因为地面有火,火力夹攻。
因为木里地区比较干燥,,风力也大,起了山火后,空中的火焰能从这边山飞到那边山去,相当危险。
中国网:像这种危险的工作,对于您来说,对于您的家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困难和很难接受的事,是什么样的精神让您坚守了这么多年呢?
李龙忠:因为我们是林业职工,国家有那么好的政策,为生态建设,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也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又是优秀护林员,对我的工作,我是尽心尽职。我们那个企业在木里来说就是一个服务企业,国家花那么大的力气,出那么多的钱来搞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主要以我们林业为主,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林业工作上干了这么多年,再辛苦再累我都坚持下来了。
中国网:当初有没有退缩?
李龙忠:还是抱怨过,还是不想干了,想回老家了。
中国网:有过这样的想法?
李龙忠:对,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在防火季节,我们在工作期间没有探亲假,也没有休息日、国家法定假,我们都不休息,随时是一种待命状态,哪个时候接到命令,哪个时候就第一时间出发。
中国网:全年365天时刻待命,没有一天休息?
李龙忠:不,是一至六月份。
中国网:您的家人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有没有和您说过,咱换个工作吧,太危险了。
李龙忠:说过,我家的子女和妻子都喊我别干了,回家吧。
中国网:那您怎么说的?
李龙忠:我说这是我们的革命工作。我本来就爱这个工作。因为,说实话,父辈干了几十年,我们又接替父辈——他们以前是支援三线建设,我们来参加这个工作,心愿就是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这些事,为了国家的生态,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网:两辈人,从您父亲开始到您这一辈,您又从事林业工作32年,到今年为止32年。这么多年,您觉得您身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包括生态是不是变得更好了?
李龙忠:更好了。木里县这个地方,以前国家没有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到处采伐的,基本上是爆发了,我们林业职工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了,采光了,,林木快伐完了,泥石流、风沙,天干地旱的,自然灾害相当多,频繁。在1998年下半年,国家实行天保工程,我们就放下了,不砍树了,实行保护,那个时候我们就响应党中央号召,所有的这些就是封存了,大刀用具就不使用了。
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四川木里林业局森林专业扑火队班长李龙忠接受《中国访谈》节目专访。(赵娜 摄)
中国网:然后开始……
李龙忠:开始保护。
中国网:开始人工造林。我这里也有一个数据,说您曾经带领十余名职工,在每年的造林季累计造林8900余亩,个人栽种树木20余万株,这是非常大的量。
李龙忠:是的。每天我要比一般职工多栽种50株,专门有质量保证员跟在我后面,清点苗木株数,亲自跟在我后面。
中国网:这个工程量很大啊,21万余株,相当于多少年积累的这个量?
李龙忠:长达10年。
中国网:您每天都在工作?
李龙忠:不,我们那里是季节性的,从每年的十月、十二月到下一年的七八月,这段时间就开始栽树植树。我们那个地方杉树种植得比较密。20年前我栽的树都十多公分粗了。
中国网:有时间也去看看它们吗?有什么样的感想?
李龙忠:前一段我也去看了。
中国网:有什么感想?是不是非常感慨?
李龙忠:感慨。到处一片绿油油的。
中国网:这是您的成绩,也是为美丽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生态越来越好,对您自身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李龙忠:很好,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中国网:那您觉得现在国家提倡的建设美丽中国,那您认为您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能给我们描述描述吗?
李龙忠:我认为我们的美丽中国就是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到处鸟语花香,人们就有了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地方和居住环境。空气也好了,水质量也好了,自然灾害也减少了,就是希望达到这种幸福美丽的中国,我们还要继续向美丽中国大踏步的前进。
中国网:继续为林业事业和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李龙忠:是的。
中国网:“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您有没有想对全国各地的劳动者说点什么?也包括您所在林业行业的从业劳动者?
李龙忠:想说,祝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所有的劳动者节日快乐,在新的征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们中国的绿色添砖添瓦。
中国网:谢谢李班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对您个人平时的工作,一些扑火现场的描述,我们都印象深刻,也感谢你为美丽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见。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董超;后期:刘凯;摄影:赵娜;主编:郑海滨)